冰电波拉皮仪【视频】看完了,终于把陶瓷品种分清了。(七)-观复博物馆

【视频】看完了,终于把陶瓷品种分清了。(七)-观复博物馆

这回给大家介绍的陶瓷品种,依然是蓝色的,它与前面说过的青花、祭蓝的烧制工艺极为相似,但表现出来的效果却是天壤之别蔡云寒。青花是用笔蘸着钴蓝料描绘,祭蓝干脆直接将钴蓝料涂满,一个极为具象,一个极为抽象。介乎于两者之间的,还有一个品种叫“洒蓝”。
清雍正 青花海浪花卉纹折沿洗
观复博物馆藏

清雍正 祭蓝釉药钵
观复博物馆藏

清康熙 洒蓝釉大碗
观复博物馆藏
【洒蓝】
“洒蓝”也叫“雪花蓝”,一个是俗名,一个是艺名,还有个学名叫“吹青”。青塑如意,说的是颜色,跟青花一样。吹,说的是方法台鸽网。《陶冶图说》记载:“截径过寸竹筒,长七寸,口蒙细纱,蘸釉吹之。”吹完了入窑经高温一次烧成。釉面因吹洒的钴蓝料多少不均,视觉看上去斑斑驳驳,蓝料多的地方呈现深蓝宝盖草,蓝料少的地方呈现淡蓝晟豪驾校,间隙没有蓝料的地方则漏出白色。远观犹如一件蓝釉器物上飘满雪花似的。

雪花儿照片
关于洒蓝创烧的年代,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都认为是清朝初年。后来随着研究的深入,才发现这种工艺早在明初宣德时期就已经出现。只不过明初烧造的量很少,留到今天的实物微乎其微,看到的绝大部分都是清初制品画中迷,才造成了这个误会。
首都博物馆收藏有一件非常重要的宣德洒蓝釉珍品。这件宝贝远看就是个大碗添翼圈,但做得很厚,行里人过去都管它叫“色(音:shǎi)盔子”,是宫里娱乐时用它掷色子用的。

明宣德 洒蓝釉钵
首都博物馆藏
上世纪70年代,有一老太太拿着一只蓝色的大碗,就是后来首博收藏的这件宣德洒蓝色盔子,来到北京市文物商店,说家里缺钱想把它卖掉。工作人员拿起来看了半天,觉得这东西非常奇特魅世紫眸,可是从来没见过,弄不清到底是什么,值多少钱。据老太太说这碗在她家里放了很多很多年,装过盐还喂过鸡,也不知道是个啥,但是个老物件肯定没问题。商量来商量去,工作人员最后把它当作乾隆年间的瓷器,给了老太太80块钱收购了下来。买完以后,谁也不敢下个定论,说什么的都有。最后还是包括耿宝昌、付大卣等瓷器专家在内的北京市文物局鉴定组和国家文物局鉴定组多次鉴定,确定了这只大碗是明代宣德年间景德镇烧的“洒蓝釉钵”。傅洁娴传世非常罕见,被定为了国家一级文物。
洒蓝虽然明初就已经出现赵燕国彰,但宣德以后就断烧了,所以在整个明代中、后期根本不见洒蓝的踪影。直到清朝康熙年间,景德镇重新得到恢复白雪仙,洒蓝才又复烧成功。清代洒蓝技术逐渐成熟,相对明朝已经变得非常普及。不光宫廷贵族可以使用余浩然,民间以及外销商品中,都可以看到洒蓝釉瓷器。
清代雍乾时期,仿生瓷器非常盛行,以陶瓷模仿各类瓜果、食物、山石等惟妙惟肖、几可乱真。观复博物馆陶瓷馆里有一件雍正时期仿青金石釉的大笔洗。

清雍正 洒蓝(仿青金石釉)笔洗
观复博物馆藏
青金石是过去宫廷非常喜爱的一种宝石,颜色青白相间,并且点缀有小金点,经常雕刻成各种文房摆件或是镶嵌在屏风等器物之上。以瓷仿烧法人一证通,目的不是为了省钱,而是为了讨巧,增添生活的乐趣。

清代 青金石山子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这种仿青金石效果的瓷器品种,其实也属于洒蓝的一枝,工艺上准确说都属于“吹青”。《陶冶图说》记载:“吹之数遍,视坯之大小与釉之等类而定,多则十七八遍,少则三四遍。”工匠根据意图,灵活调整,遍数多少之差,烧完的视觉效果就会出现差异洋娃娃王妃。

吹釉
除了纯粹的洒蓝以外,清代还在其基础之上秋山真之,有所发展创新。我们留到下期再讲。
观复文物摄影:观复胡胡
往期文章链接:
看完了,终于把陶瓷品种分清了。冰电波拉皮仪(一)
看完了,终于把陶瓷品种分清了。(二)
看完了,终于把陶瓷品种分清了。(三)
看完了,终于把陶瓷品种分清了。(四)
看完了,终于把陶瓷品种分清了。(五)
看完了,终于把陶瓷品种分清了。(六)



2020-06-29 | 热度 380℃ 全部文章 |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