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订购【视频】《圣贤教育》之孝经丧亲章第十八(29)-方圆传统文化

【视频】《圣贤教育》之孝经丧亲章第十八(29)-方圆传统文化
孝经

丧亲章第十八
子曰:孝子之丧亲也,哭不偯,礼无容,言不文,服美不安,闻乐不乐,食旨不甘,此哀戚之情也。三日而食,教民无以死伤生,毁不灭性温柔妻主,此圣人之政也。丧不过三年,示民有终也。为之棺、椁、衣、衾而举之,陈其簠簋而哀戚之。擗踊哭泣,哀以送之,卜其宅兆,而安措之;为之宗庙,以鬼享之;春秋祭祀,以时思之。生事爱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尽矣,死生之义备矣,孝子之事亲终矣。

内容解释
下面讲『三日而食,教民无以死伤生。毁不灭性,此圣人之政也』。真正孝心深重的人,父母走了,吃不下饭,天天掉眼泪。但是圣人制这个礼,他有个节度,你吃不下饭,不能过三天,如果三天之后还不吃,你就伤身体。你看圣人都很慈悲,虽然顺着我们的情性,但是他让我们有个节制,这是「三日而食」,你最多不能过三天就得吃饭。当然一开始,你饿了三天,不能够吃很硬的东西,吃点柔软的粥什么的,容易消化,否则会坏肠胃。「教民无以死伤生」,这是教导人民不要因为死者而伤害了生者。父母过世了,已经过世,一去不复返了,我们虽然是哀痛,但是不要过济公戏嫦娥,过了也就不好。过犹不及,太过还是不孝,为什么?「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这也不能忘记。而且父母对我们有遗愿,有希望,我们不可以糟蹋自己的身体,忘记了去实现父母的遗愿,所以我们要抓住大局,不能够因为死的人而伤害生者木浴盆,你看圣人都很慈悲。
底下讲「毁不灭性」。一般的解释,毁不灭性就是已经死的人叫毁,不灭性。「性」还是当生字讲,所以这句话得重复上面的意思,无以死伤生,不要因为死了之后的人而伤害了生的人,一般这样的解释。但是如果仔细去考虑,好像这个意思有重复,《孝经》只有一千七百九十九个字,每一个字都是极其重要的,孔子说这个话怎么可能是重复讲同一句话?这个意思肯定有不同。所以「无以死伤生」跟「毁不灭性」它的意思应该不一样小堂客醉了,毁不灭性比前面的意思要更深一层。这个性到底是什么性别惹小孩?儒家讲的「人之初,性本善」,夫子所讲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这个性是不变的本性,佛家讲自性、佛性、法性侠客英雄传,这个性不生不灭。所以毁不灭性沈晓钟,这里面的意思就深了,说什么?人死了以后,性是不灭的。这个能毁的是什么?身体,肉身可以毁掉,死了途强在线,火化了,烧成一把灰,什么都没有了,这毁了。可是毁不灭性,这是讲的什么?我们的自性不因为肉身的毁灭而泯灭,为什么?因为自性是不生不灭,这个道理就深了。所以圣人教我们,死的学问很深,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他对子路讲的。因为子路问死,夫子告诉他,你生的学问先学好,死的学问以后再说,现在还不能告诉你,为什么?太深了。儒家讲得就很少,可是这里是给我们透出讯息出来。
接下来看,『丧不过三年,示民有终也』。这里讲到办丧事,刚才所说的痛哭怀念父母,披麻戴孝,闻乐不乐,食旨不甘东方符斗祭。《弟子规》讲的「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要三年时间。实际上这个三年,这里讲「不过三年」,不超过三年。根据古典的记载,这个三年实际上是二十五个月,二十四个月是两年,再加多一个月,所以不过三年。这是什么?「示民有终也」,教导大众还是要有始有终,令那些纯孝的孝子也不至于伤心过度,因为长期以往,伤害身体,也不利于他的事业,还是应该去为民服务末日食金者,不要超过三年的行丧,所以丧礼不过三年。规定这个年头,也是启发那些孝心不够的人,给这个标准介休一中,你也要有达到二十五个月的程度,你才算是尽孝。所以这么制礼,制这个礼节确实可以对于贤愚不肖都照顾到。为什么说要三年?这个主要是因为我们报父母恩新浩艺。我们由父母所生,父母把我们生下来以后,我们三年不离父母之怀,离不开父母的怀抱。父母抱持养育我们,我们拉屎拉尿都在父母怀里,吃奶,真的到三岁才离开自己父母的怀抱。这一种养育之恩我们应该报答,所以行丧用三年的时间,是有这个报恩的意思。
有的人觉得好像三年是不是太久了?特别是现在社会,这个信息时代,步伐特别快,三年时间那做多少事情,光阴都浪费掉了。这个想法的提出,实际上那时孔子听了以后他就摇头。为什么?因为当时孔子就有一个弟子叫宰我,也叫宰予,他也提出这样一个观念。他怎么提?这《论语》里面的一段话,「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他问老师,为什么要用三年来行孝、行丧?这未免太久了吧!你看君子,他口口声声讲君子,君子如果三年不行礼、不习礼,礼都坏了。因为前面《孝经》上讲「礼无容」,你三年都不好好行礼,那礼都会坏掉。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前面讲闻乐不乐,也不想弹奏音乐,那乐就崩溃,礼崩乐坏就是乱世了。
为什么要三年这么久?旧谷既没,新谷既升,这是讲什么?去年的谷子已经吃完,这是既没;新年的(今年的)新谷已经成熟了,所以用新谷代替旧谷,这个古礼要改掉。这里的意思,他是说能不能用一年,因为谷子成熟是一年一度,三年改成一年就好了。然后底下讲钻燧改火,期可已矣,这是钻木取火。他的意思很明显,说这一套礼制应该改掉,不要三年守丧,潘南奎改成一年不就很好吗?结果夫子怎么回答他?夫子说:「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朱英辉?」就是说你父母要是去世,你吃的是美食,古代稻米就算是很不平常,这是家境比较好的才能吃稻米,一般都吃粗粮。衣夫锦,就是你穿很美好的服饰。前面讲服美不安,食旨不甘,那你吃好的、穿好的,「于女安乎」,你心安吗?就问他。结果宰我说「安」,我心安。孔子看到这个实在是没办法季芹,就说:「女安则为之。」你要心安你就去做,你做你那套。「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所以夫子是门风很高峻,对这样的学生,狡辩、强词夺理的,马上把他拒之门外。真正的君子在行丧期间,吃到好的美食都不觉得甘美,听到好的音乐都不觉得快乐,居处,生活起居有点享受,心中都不安,所以他会行丧三年。如果你要是觉得安天台人才网,你就去做。
结果「宰我出」,宰我出去以后,「子曰:予之不仁也!」予就是宰予,这个予和我互通,他的名字。就说宰我太不仁了,为什么?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没有孝悌之心当然就不仁。夫子讲:「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儿女生出来三年之内,都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三岁之后才能脱离父母的怀抱,这是讲父母养育之恩多么深重。所以古代制礼三年,这是周礼,行丧三年,天下之通丧也,天下都是这么做的,从古到今都是这么做的。竟然宰我要去改变,「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说宰我这个人,他能够爱自己父母爱三年吗?你看看,这个圣人的标准多么高。他是什么?批评自己这个弟子不仁不孝,报恩的心太薄弱了,三年服丧,这是最起码对父母的尽孝,古人都是这么做的,为什么今人想着改变,为什么?没有孝心。
所以这是讲到三年之丧,夫子是赞成的。古代是守陵,现在没有陵墓,我们自己在家里能够认真的去反思父母的恩德,常常想到父母,常常想到报恩,努力的做人,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行出来,以此来报答父母,所谓「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这三年更是一个契机,一个机会,让我们更加进德修业。
父母跟老师是平等的,我们古礼对父母是行丧三年,对老师,老师过世心丧三年,所以老师跟父母是平等的。所谓心丧,就是心里面哀痛、哀悼,没有真正去做那个披麻戴孝或者是守墓。但是也有守墓的,你看子贡守夫子之墓守了六年,一般弟子只守三年,子贡守六年,可见得这种师生之谊!

孝经故事
闻雷泣墓

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德操高尚,言行必遵礼法,侍奉亲人至孝。
王裒的父亲王仪官至司马,后因讨伐东吴失败,直言得罪了司马昭而被杀害。父亲死后,王裒携母亲将父亲的灵柩运回家乡昌乐,自耕自食,隐居起来。他终生不面向西而坐,以表示绝不做晋朝之臣。
父亲去世后,王裒对母亲百般孝顺,只要是母亲的事情就亲力亲为苏瑾年,体贴入微。王裒的母亲生性害怕打雷,每当下雨打雷的时候张筱兰,他便把门窗关得严严实实,拉着母亲的手站直了别趴下,绝不离开半步。
很多年以后,王裒的母亲久病不治,溘然长逝。他万分悲痛,将父母合葬一处,玫瑰订购虔诚恭谨都守丧尽孝。王裒惦记着母亲害怕打雷的事情,每当刮风下雨的天气提尔之手,一听到轰隆隆的雷声,便狂奔到父母的墓地,跪拜着哭诉:“儿子王裒在此,母亲您千万别怕!”他只要读《诗经》一读到“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没有不痛哭流泪多次的,他所教授的门人就废弃不学《蓼莪》这一篇了。
司马炎建立晋朝后,知王裒贤德有才,不仅给其父王仪平反,并多次邀请王裒做官,但王裒坚辞不就。
相关链接:
《圣贤教育》之孝经-丧亲章第十八(28)
《圣贤教育》之孝经-事君章第十七(27)
《圣贤教育》之孝经-事君章第十七(26)
《圣贤教育》之孝经-感应章第十六(25)
《圣贤教育》之孝经-感应章第十六(24)

2017-06-22 | 热度 376℃ 全部文章 |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