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雅晨【王益记忆】安阳堡-今日王益
邢雅晨
安阳堡
安村,是铜川市王益区黄堡镇最西面的一座村庄,与黄堡镇的文明塬村、矸村以及印台区陈炉镇相邻。村落周围,沟壑幽深,林木苍翠。村委会北面的塬面上,巍然屹立着一座久历沧桑的古堡,叫安阳堡。堡外,公路可达陈炉镇、立地坡。
安阳堡
安阳堡,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村落。明清两代,地方行政组织为里,设有里长,管田赋。明朝初年,同官县编户二十三里,安阳堡中设安阳里。弘治十五年,同官县将二十三里裁减为一十三里,崇祯八年减为八里,崇祯十五年又合并成六里。清代《同官县》曰:“崇祯十二年,兵荒相继,饿死者几什九,故仅存六里矣。”但安阳里从未撤并,一直是当地的行政中心。淸代同官亦分六里,其中安阳里领三十六个村庄。到了民国时,安阳堡称“安阳村”。今之安村,为安阳村之新村,是安阳村的简称。据《王益文物记载》:
安阳堡位于黄堡镇安村北部,坐北朝南。城址平面呈长方形。南城墙长135米,残高8米,厚4.4米。东城墙长110米,城堡中部长83米。堡内有纵向城墙将堡子分为东、西两堡。西堡子有城门洞,在城墙中。门洞高2.3米,宽1.6米,深4.4米。保存有城门两扇,铁皮包木心,较完整。门高2.5米,宽0.89米,厚0.08米。
西堡子的城门洞用耐火砖砌成,红色,很坚固。门额长方形,刻有三个大字:“安阳堡”。到了今天,“阳”字已毁。东堡子的城门已经坍塌。
堡内的民居,皆是窑洞。大家知道,窑洞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他们在此凿洞而居,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建筑。依据窑洞的形式差异,可以将其分为靠崖式、下沉式、独立式三种形式。靠崖式,即直接凿建在黄土崖壁上的窑洞。下沉式,指在地面先掘出一座巨型坑,再在坑壁上凿建的窑洞。安阳堡内的民居,皆为独立式砖砌窑洞,也就是四头明式窑洞。所谓“四头明”,指这种窑洞四面都不凿在崖壁上,是独立的居室。新中国成立前,我区农村中的居民,绝大多数居住在靠崖式与下沉式窑洞内。但是,安阳堡内地面平坦,住宅为清一色的独立式窑洞。有位专家指出:
独立式窑洞,是一种利用拱券的形式而在平地上建起的掩土式建筑。它以土坯、版筑或砖头砌成窑洞,屋顶覆土,既保留了靠崖式窑洞节省木材、冬暖夏凉的好处,又具有建设地点灵活的特点。独立式窑洞的特点:一、顶部为拱卷形式,只有窑洞的前方设置“窑脸”,即门窗。二、除窑脸用木头作为材料外,其它建筑结构部分们是用土坯或砖石砌筑而成。
安阳堡内的每一户居民都有数座独立式窑洞。昔日,在我区辖域内,独立式窑洞虽然并不鲜见,但多数是用土坯砌筑的。在安阳堡内,都是砖结构的,与众迥然不同。各家各户的窑洞分布在院子周围。中国民居发展史告诉我们,在上古时代,民居没有庭院。从唐朝到明清两代,院落式民居逐渐定型。在这一点上,安阳堡的民居,和北京的四合院无多大的差别。在我看来,它们属于从窑洞到平房四合院的过渡阶段。
安阳堡内,原有居民11户,有窑洞数十座。到了今天,仅有1户依然在里面居住。其余的居民皆已迁出,他们的居所都已闲置。部分人家的大门上着锁,另外一些则大门敞开,任人出入。我步入一家的院内,发现院子中间的果树正在绽放鲜艳夺目的花朵,不禁吟出一句古代诗歌:“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院子的四角丢弃有旧时的农具,如碌碡、石槽等。进入正室一看,是用青砖券成的,砖挺大,仿佛城砖。这在寻常民居是见不到的,可见其主人的财富非同一般。室内建有地窖,我没下去参观。同行的人说,可能是地下室。
研究民居的专家们一般认为,山西省平遥县的窑洞,是中国最好的独立式窑洞。在我看来,安阳堡的结构合理,院落宽阔,建筑工艺成熟,完全可以与之相比。
这一座古堡建于何时呢?据当地人说,是北宋。那是一个烽烟滚滚的岁月,北方少数民族女真族建立的金政权正在虎视眈眈,企图灭宋。当地民众同仇敌忾,筑成此堡,用来抵御金兵。另外,还有人说,黄堡的耀州窑停产后,这里一度成为陶瓷新的产地,后来才迁往陈炉。安阳堡是窑工的住宅,所以才能全部用砖。根据这种说法,安阳堡建于金元明之际。但据2012年由陕西旅游出版社出版的《王益文物》记载,此堡建于清代。笔者认为,既然在明朝初年就在此设里,安阳堡的历史,不应晚于此时。
有趣的是,在安村及其周围,共有七座这样古老的城堡。除了安阳堡外,还有:立地坡村堡,马家窠村的圆形城堡,陈炉镇的东、西、南、北四堡。它们的排列顺序,宛如闪烁在夜空中的北斗七星。陈炉四堡,即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四星,它们组成北斗的斗身,古代天文学称之为“魁”。马家窠、立地坡、安阳四堡,即玉衡、开阳、瑶光三星,组成为斗柄,古代天文学称之为“杓”。安阳堡,处于瑶光之位置。道教特别崇拜北斗七星,认为是七位天神。称它们为“七元解厄星君”,即:“天枢宫贪狼星君”、“天璇宫巨门星君”、“天玑宫禄存星君”、“天权宫文曲星君”、“玉衡宫廉贞星君”、“开阳宫武曲星君”、“摇光宫破军星君”。这样看来,安阳堡就是“摇光宫破军星君”,或者说是此神在地面的象征。如此说来,这七座古堡的城址,应该是古代的堪舆家(即风水先生)根据北斗七星的形象选定的。
据安村村委会负责人介绍,该村是个农产品种类比较丰富的宝地,主要有马铃薯、草莓、芹菜梗、卷心菜、美洲南瓜(即西葫芦)、小胡瓜、石榴。另外,又有锗、沸石、铜、石膏、铝、钛等矿产资源。该村办有一家企业:石渣厂。
陈炉镇,是闻名遐迩的陶瓷生产重镇。如今,被誉为“东方古瓷镇”,是陕西省命名的文化艺术之乡中唯一的陶瓷之乡。近年来,该镇吸引了大批中外专家、学者、文化艺术界名流前来观光、旅游、考察,己经成为渭北陶瓷文化旅游名镇。但陈炉镇在一道山坡上,地势陡峻,面积狭小,不易住宿、购物。笔者认为,应该修复安阳堡,修葺古城墙、古城门,并加固堡内的各家窑洞,使其成为往陈炉的旅客们的落脚之地。古窑洞,还可开辟为当地民俗文化的展馆或餐馆、商店,从而使这一被废弃的古堡起死回生,重现异彩。使旅客在此感受到历史的苍凉,体会到铜川民间、民俗文化的魅力。
最后,要强调的是,古村落蕴含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原汁原味的文化风貌,是中国文化的根脉所在。但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古村落正在面临着“消亡”的威胁。一种资料写道:陕西有107个县区,16757个行政村,73692个自然村,而目前官方公布的2555个中国传统村落中,陕西仅入选30个。就拿陈炉镇来说吧,现在到处皆见钢筋水泥的建筑物,古镇旧貌已不明显。幸运的是,安阳堡以其原貌保存了下来。它和韩城市的党家村一样,和山西省的乔家大院、王家大院一样,是古村落的最佳标本。我们应该视其为重要文物,倍加珍惜,并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