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雅晨【现代农垦】北大荒用智慧农业点亮未来-中国农林水利气象工会全国委员会

邢雅晨【现代农垦】北大荒用智慧农业点亮未来-中国农林水利气象工会全国委员会

邢雅晨编者按
从天空到地面,高科技已经全方位融入了农业生产,为现代农业插上了智慧的翅膀。虽然农业离不开土地,但生产手段却可以跳出土地。卫星导航、无人机、物联网、大数据这些高科技正在把农业生产从土地这个平面转向立体空间,农业也变得“聪明”起来。
发展高水平的现代农业,离不开对农业信息化的投入;同时,新产业的健康发展也需要必要的规范和引导;只有如此,才能实现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数字农业的转型升级。北大荒一直是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先行者,在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的进程中,更需主动拥抱未来,因为,未来已来。黑龙江打造全国首个北斗数字航空植保平台
当各路资本开始密集进入到农用无人机领域,如何有效整合行业内资源,使之更好地为现代农业服务,也就成了当务之急。7月10号,黑龙江首家互联网农业植保平台诞生,它就是数字龙江航空植保平台。

数字龙江航空植保平台是依靠黑龙江省内先进的技术力量,自主打造的互联网农业服务平台,也是全国首家将北斗技术应用于航空植保领域的平台。由中国最大的农用航空公司——北大荒通用航空公司 与 黑龙江省地理信息测绘局联合开发建设。平台可以共享“黑龙江省卫星定位连续运行综合服务系统”的精准数据,把天上卫星、地面基站的信息提供给空中作业的无人飞机和地面作业的农用机械,这样一来,就实现了农业领域“天 空 地”一体化的精细化服务。

北大荒通用航空公司无人机分公司总经理 李光旭:“我们有趣的叫它空中农药共享滴滴的模式,可以在我们线上撮合交易,平台的一端是有需求的农户,另一端呢是具有专业化培训的飞手,是共享农机模式,类似于我们说的滴滴打车。”
如果仅仅把数字龙江航空植保平台理解为针对种植户和飞手之间,类似滴滴打车的资源共享,那就小看了这个平台。它基于我国北斗卫星技术,对田块信息进行抓取,比如地块的形状、土壤墒情、病害程度等等,种植户一旦共享这些信息,就可以让作业更快速、精准和有效,同时也能为大范围农田监控和政策出台提供依据。
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信息产业组组长 唐浩:“之前我们使用的更多的是GPS,未来我们使用更多是北斗的技术,北斗是我们国家自己的技术,信息更安全,数据更安全,对我们未来农业的发展,对于我们农业安全的保护也非常重要。”
黑龙江省地理信息测绘局第一测绘工程院院长 梁安宝:“它能让咱们传统农业转向智能化、高效化和数字化,现在这个技术在咱们黑龙江省实验的话,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黑龙江省粮食产量连续七年位居全国第一,2017年超过了1200亿斤。这里土地连片、地广人稀,人均产量同样是全国第一。农业机械部分取代人工劳动在黑龙江是现实,更是未来发展趋势。仅拿防病作业来说,北大荒通用航空公司的100多架飞机组成了中国最大的农用飞机群,更是北大荒最重要的航化力量。每到夏季,北大荒广袤的原野上空,飞机频繁起降,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然而随着小型无人机大量出现,如何让这片领空保持安全、有序也成为一个突出问题。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农机局局长 周建龙:“近几年无人机事业发展非常迅速,(垦区)无人机已经达到近2000台,作业量也在急剧增加。”

滕硕通用航空有限公司 董事长宿学柱:“这种情况下,我们北大荒通用航空结合数字平台,做为一个强大的管理平台,把这些散户都融入到这个平台里,这样更好的监管,合理化的去飞行,这样能促使在黑龙江的空域安全飞行。”
由北大荒通用航空公司与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等联合创办的“北大荒无人机学院”也即将成立,从这里走出去的专业飞手将助力龙江农业迈入数字时代。稻田里的“信息和数字”
如今的信息化、数字化技术到底是如何改变传统农业的,让记者小师带您到北大荒的田野里找寻答案。
这是从空中俯瞰建三江的万顷稻田,聪慧的北大荒人在稻田里作画写字,可还有一些数字是我们用肉眼看不到的。

记者 师铭蔚:“我现在所在位置是七星农场43作业站,这个坐标点每八天将会有中国高分1号卫星扫描一次,将会有所有信息传送给七星农场信息管理中心,将对作物长势、稻苗病虫害还有洪涝灾害等情况进行大范围监测,现在农场105万亩水稻都在天上的卫星监测当中。”
七星农场信息中心信息员 金铭:“屏幕上看到的是6月12号的遥感影像图,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大概有90%的区域都是黄色的,这说明当时的气温较低、积温不足。”
记者 师铭蔚:“说完了天上的信息化,我们再来看看地面上的,随意走在七星农场的田间,我们都可以发现像这样的物联网地面采集设备,每年的五月底,它就开始工作了,一端连着传感器,监测稻苗生长环境,而另一端将信息转化为我们可以看得懂的语言,实时传输给信息中心。”
七星农场信息中心信息员 金铭:“现在看到的是第七管理区王运富家的地号所实时传输的数据,空气温度是24.8、空气湿度75%、泥温29.1,说明当前环境比较适合水稻生长。”
记者 师铭蔚:“让农业管理更加精细化的,还有安装在田间的一个个摄像头,它们就像士兵,时刻关注着田里的动静。”
七星农场信息中心信息员 金铭:“这些画面都是24小时实时传输的,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每株水稻,每个叶片的长势,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还有一些小鸭子在田间嬉戏。”

记者 师铭蔚:“老人说农业要看天吃饭,以前看天靠我们的眼睛,而现在设备齐全的农田自动监测站比我们的观察还要细致、准确。”
七星农场寒地水稻高科技信息化园区负责人 高磊:“别看我们农田自动监测站小,它可以准确监测土壤中,空气中,光照等十个农田环境指标,数据每半小时上传一次,准确的指导我们农业生产。”
有了这些科学、详实的大数据采集分析,让我们对农业生产把脉更加准确,可这还远远不够,我们最终想要打造成完整的水田生产链条,让更多的人能够远程看到我们的生产过程、绿色生长环境,验证粮食的准确来源。
河北客商 肖鹏:“我现在每天都看app,看咱们地的长势情况,看到咱们水稻都绿了,非常好,非常开心。”
记者 师铭蔚:“在这个基于水稻物联网技术延伸的可追溯系统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个地块的地理信息、种植信息以及生长信息,它们都是不可篡改以及不可复制的,这也告诉我们每一个种植户的每一块稻田里面的信息都是唯一的、可信任的,这也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我们北大荒的稻、我们北大荒的米。”
来源:微观北大荒

2019-04-09 | 热度 262℃ 全部文章 |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