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雅晨【琴韵高致】筝曲“长安八景”简介-田园古筝
邢雅晨
筝乐组曲“长安八景”,由青年演奏家林玲和王中山演出后,受到好评,为满足有兴趣演奏此曲的筝友,特写本文简介该曲内容,以备演奏者全面理解其精神实质。
此曲是著名作曲家杨洁明先生和我合作创作,其曲式和立意出自杨先生,他对陕西民间音乐颇有研究,对那里的人情风土也很熟悉,因此用筝乐表现古代八景已经是他早有的愿望了。
“长安八景”是根据诗人朱集义的八首诗和八幅画为意境,运用传统筝的套曲形式加以扩充,沿用传统标题音乐结构,八首乐曲一气呵成。这是较大型的筝乐组曲,全曲音乐在赞美大自然的和谐和统一构思下,每首乐曲又有自己的特色和个性,有的以写景为主,有的以写情为主并加以升华。
“长安八景”的诗画作者——朱集义,是清代诗画兼长的文人,曾在陕西朝邑任河东盐使,他喜爱山水名胜,对八景的迷人景色挥毫赋诗绘图,咏绘而成“关中八景”(碑石刻于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现存西安“碑林”)因“八景”地处长安周围,故也称“长安八景”筝曲就沿用此名。
现将“长安八景”具体介绍如下
一、雁塔晨钟
这是组曲中的第一首乐曲,为前奏曲。音乐描写了在拂晓时光若明若暗的气势和景象;还有远震古城内外冲破黎明的宏亮钟声,唤醒人们开始一天的生活。
朱集义在诗中写到:
噌吰初破晓来霜,
落月迟迟满大荒,
枕上一声残梦醒,
千秋胜迹总苍茫。
(乘物不染心注: 这里的雁塔指的是西安市城南荐福寺内的小雁塔。塔旁保存着一口金明昌三年(公元1192年)铸的2万多斤重的大铁钟。过去,每天清晨都要按节律敲击大铁钟,向人们报晓。清脆而宏亮的钟声,远震古城内外。小雁塔是唐代著名佛教寺院荐福寺的佛塔。荐福寺建于唐睿宗文明元年,是唐高宗李治死后百日,宗室皇族为他“献福”而建造的。小雁塔建于唐景龙年间,15级,是密檐式砖构建筑,塔形秀丽,是我国唐代精美的建筑艺术遗产。小雁塔内有一口金代铸成的大铁钟,钟声清脆悦耳,10公里之外都听得清楚,人称“神钟”。钟高4.5米,重10吨,上面刻有“皇帝万岁,臣佐千秋,国泰民安,法轮长转”16字吉祥语。据说如果有人思念远方的亲人,只要把亲人的名字和去处写在一张黄笺上,钟声就会把思念之情传到千里之外的亲人耳中)
二、草堂烟雾
这段音乐是主题部分,着意赞颂那古朴、高洁、淡雅的品格,浓厚庄重的个性。用筝技滑音来表现 古风韵效果。诗中写道:
烟雾空蒙叠嶂生,
草堂龙象未分明,
钟声飘渺云端出,
跨鹤人来玉女迎。
在西安城西南有圭峰下为“逍遥园”故址,今谓之草堂寺,它曾是中国佛教“三论宗”的起源地。历代名人高僧长居之地,中国佛教四大翻译家之一 鸠摩罗什译经于此。据说当时译经场地,茅茨筑屋,草苫盖顶,山为宅兮草为堂,故曰“草堂”。
(乘物不染心注:位于钟馗故里秦岭终南山的圭峰山北麓的户县草堂镇草堂营村。创建于后秦,后秦王姚兴迎西域高僧鸠摩罗什于此,率三千弟子一起翻译佛经。今寺内有建于唐代的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舍利塔一座,塔北竹林内有一井,井中常有烟雾升腾而出,与周围山岗水气及草堂寺上空缭绕的香烟混为一体,形成草堂烟雾的美景,为著名的长安八景之一。
草堂寺,相传始建于晋代。日本的日莲宗视草堂寺为祖庭,1982年为草堂寺奉送高级木质鸠摩罗什雕像,以永久纪念。每年该宗都组团来此参拜,与中国佛教界进行交流。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舍利塔一座高2.33米八面12层,全部使用西域玉石相拼而成。玉色灿烂莹润,每曾玉色不同,故此塔又称“八宝玉石塔”塔前有二柏一井,人称“二柏一眼井,爬柏龙雀树”。传说当年井中央有石一块,每见一蛇卧石上,辄有白雾冲天而上缭绕于帝都长安,因而被称“烟雾井”,形成 “草堂烟雾”。)
三、灞柳风雪
古桥石路半倾欹,
柳色青青近扫眉,
浅水平沙深客恨,
轻盈飞絮欲题诗。
自古以来长安东郊的灞水、灞桥、灞柳闻名于世。灞桥之畔,古桥古路、浅水清澈、柳丝低垂近扫眉,柳絮飞舞、宛如飞雪。千古传颂为“灞柳风雪扑满面”。古人迎送往来往往以灞水为界,都人送客至此折柳赠别。“柳” 与“留”谐音。古人用折柳赠别,以表达对亲人,朋友的留恋不舍。
这段音乐是抒情浪漫曲,是主题音乐的变奏,表现回忆、留恋的情感,柔美洒脱飘逸的意境。
(乘物不染心注:灞桥位于西安城东12公里处,是一座颇有影响的古桥。春秋时期,秦穆公称霸西戎,将滋水改为灞水,并修了桥,故称“灞桥”。王莽地皇三年(22年)灞桥水灾,王莽认为不是吉兆,便将桥名改为长存桥。但没有广泛流传。以后在宋、明、清期间曾先后几次废毁,到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陕西巡抚毕沅重建桥,但桥已非过去规模。直到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巡抚杨公恢才按旧制又加建造。桥长380米,宽7米,旁设石栏,桥下有72孔,每孔跨度为4米至7米不等,桥柱408个。1949年后为加固灞桥,对桥进行了扩建,将原石板桥改为钢混凝土桥,现桥宽10米,两旁还各留宽1.5米的人行道,这大大地改善了公路交通运输。
灞河是发源于秦岭蓝谷的一条河,横贯西安东部,向北注入渭河。早在秦汉时,人们就在灞河两岸筑堤植柳,李白叹道:“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岑参写道:“初程莫早发,且宿灞桥头”,刘禹锡唱道:“征徒出灞涘,回首伤如何”,李贺咏道:“灞水楼船渡,营门细柳开”,李商隐吟道:“灞水桥边倚华表,平时二月有东巡”,等等,不一而足。仅《全唐诗》中直接描写或提及灞桥(灞水、灞陵)的诗篇就达114首之多。其后经过历代墨客骚人妙笔的润饰,日久天长,灞桥竟被人们改称为“情尽桥”、“断肠桥”、“销魂桥”。尤其是隋、唐时期,经过文人雅士们不断写诗作赋,灞桥折柳赠别那种离愁别绪和深情厚谊就被定格了下来。由于灞桥两岸“筑堤五里,栽柳万株,游人肩摩毂击,为长安之壮观”(《西安府志》),每当早春时节,柳絮飘舞,宛若飞雪,就形成了“灞桥风雪”景观,可惜如今这一胜景,只能靠游人去想象了。)
四、曲江流饮
坐对回波醉复醒,
杏花春宴过兰亭,
如何但说山阴事,
风度曾经数九龄。
曲江,在今西安南郊,是古代长安著名的游览胜地,唐时曲江周围亭台楼阁,烟水明媚,有曰:“曲江水满花千树 ”。皇帝每在此赐宴新科进士,放杯(羽觞)于曲江流上,杯随水势轻飘漫泛,流至谁前,谁就执杯一饮而尽,遂成一时盛事,其风雅不逊于晋代山阴兰亭之美,“曲曲江流饮”由此得名。
这段音乐活泼而富于诙谐情趣,速度快,时而轻盈流畅,漾溢着青春的活力,是全曲的一个小高潮。
五、咸阳古渡
长天一色渡中流,
如雪芦花载满洲,
江上丈人何处去?
烟波依旧汉时秋。
咸阳是秦代的国都,渭河绕城东门外,从南向北流过,古人东往西来,均从这里渡过,因而有“咸阳古渡几千年”之说。渡口周围风景优美,沿岸古柳衰杨,往来渡水之客,络绎不绝,河水泛泛,渔舟悠悠,天空长雁飞鸣,水上白鹭出没。山上樵夫羊肠而往,牧童牛背而归,一片古渡风光。
这段音乐犹如古调歌谣似的船歌旋律,悠扬荡漾在水面上,让人们遐想那古渡风情。
(乘物不染心注:"咸阳古渡几千年"。就是咸阳的渭河渡口,横贯关中的渭河,从古秦都咸阳旁边流过。古桥遗迹在隐没百年后数年前重现人间。
据咸阳地方志记载,“咸阳古渡”建筑于明嘉靖年间,渡品处建有一座木桥,通陇通蜀,过客众多,为秦中第一渡。“咸阳古渡”为古长安通往西北西南的咽喉要道,处于十分重要的地理位置。木桥遗址的发现,为研究明清时期西北地区的交通、经济、军事,以及渭河流域的桥梁建筑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物证。)
六、华岳仙掌
玉屑金茎承露盘,
武皇曾铸旧长安,
何如此地求仙决,
眼底烟雾指上看。
千百年来华山以它雄伟险峻驰名天下,“无限风光在险峰,只有攀登”,一线孤绳上通霄汉的千尺幢;只有不畏艰险勇于攀登,才会看到“上了金锁关,又是一重天”的奇景。华山奇观——仙掌,形象瑰丽壮观,数十里外都清晰可见,汉武帝观仙掌立碑称赞:巉巉太华,柱天直上,青崖白谷,仰见仙掌。
音乐着力表现坚强有力、坚韧不拔和向上攀登的毅力,掌握节奏和力度的变化,把音乐推向高潮。
(乘物不染心注: 西岳华山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西安东120公里的华阴 市南。北濒黄河、南依秦岭,奇峰突兀、巍峨壮丽,以“险、奇、峻、绝、幽”而名冠天下。旅游区内著名的景观点有玉泉院、青 柯坪、回心石、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长空栈道和东、西、南、北峰。东峰观日出已成为旅游者所喜爱的观光游览活动。1994年,新建黄南峪道竣工通车,华山索道将于1995年底投入营运。华山西岳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规模宏大,文物众多,目前正在修复并对外开放,供中外游客参观游览。)
七、太白积雪
白玉山头玉屑寒,
松风飘拂上琅玕。
云深何处高僧卧,
五月披裘此地看。
太白山又称太乙山,它是秦岭山脉在关中的最高山峰,最高处八仙台太白洞的碎石色如白雪,给人以“白雪皑皑六月积雪”的奇异景象。另一种说法,太白山由于气候寒冷,终年积雪不化,即使三伏盛夏也皑皑白雪,莽莽天际,凛若冰山,人们从百里外,遥看太白格外壮观美丽,令人心旷神怡。
这段音乐是全曲的高潮部分,主旋律要奏的激情且要有豪放宽广的气魄,伴奏音型要连贯,衬托出激荡和沸腾的心境,给人以琼瑶境界之感。
(乘物不染心注:太白山是秦岭山脉的主峰,位于眉县、太白、周至三县交界处。主峰仙台海拔3767米,自然保护区 5.4万公顷,距西安120千米。太白山得名已久。《水经注》载:“汉武帝时,已有太白山神祠,其神名谷春,是列仙传中人”,《录异记》载:金星之精,坠于终南主峰之西,因号为太白山。太白山崇高峻 伟,草木繁盛,海拔3000米以上地带发育有第四纪末冰川。山巅有大爷海、二爷海、三爷海和玉皇池4个高山湖泊,池水清澈,深不可测。由于山高云淡、空气稀薄、气候寒冷,终年积雪不化,即使三伏盛暑,皑皑白雪,仍然莽莽天际银光四射,其景致格外壮观美丽。)
八、骊山晚照
幽王遗恨没荒台,
翠柏苍松绣作堆,
入暮晴霞红一片,
尚疑烽火自西来。
骊山是关中的一座名山,是历代帝王避暑游乐的胜地。山上苍翠之色,花卉遍野,鸟语花香,彩霞相应,每当夕阳西下,云霞满天,山色绮丽,出现一种文霞晚张的自然景象,诗人把这一自然景色誉为“骊山晚照”。据记载,西周荒淫无道的昏君幽王“戏点骊山烽火博得褒姒一笑的典故,就发生在这里。
这段音乐是全曲的结尾部分,意悠远的晚钟声,伴随着静静的夜幕降临,低音部奏出安静的旋律,使人意味深长的回忆,浮想联翩。音乐在幽静的气氛中缓缓结束。
(乘物不染心注:骊山位于陕西临潼区城南地区,西距西安市25公里。是秦岭东端的一个支脉,海拔800米,东西长约5公里,南北宽约3公里,系秦岭山脉一个支峰,最高峰仁宗庙海拔1256米。“骊”在古汉语里是黑色骏马的意思。古时山上松柏满坡,林涛滚滚,从远处看去,郁郁葱葱,活象一匹奔腾青骏的骊马立于渭河平原,美如锦绣,所以人们叫它骊山。山上有两峰,称东绣岭和西绣岭,均满披青松翠柏,郁郁苍苍。每当夕阳西下,云霞满天,苍山绣岭涂上万道红霞,景色妩媚动人,酷似一匹“火焰驹”,因此,这一美景被誉为“骊山晚照”。山腰有兵谏亭,是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时蒋介石被捕处。过后,可往西直上山峰至“晚照亭”。骊山秀丽的风景和诱人的温泉吸引了后代的王宫贵族。周、秦、汉代都在这里建立了离宫,到了唐代,皇室大兴土木,先建汤泉宫,后建温泉宫。公元 747年,唐明皇令匠人扩建离宫,从此改名华清宫,华清池是杨贵妃休浴处,今已建成游览区和疗养所。)
选诗:
华岳仙掌望崤涵,雁塔晨钟响城南。
骊山晚照披秦地,曲江流饮绕长安。
灞柳风雪三春暖,太白积雪六月寒。
草堂烟雾紧相连,咸阳古渡几千年。
七律·关中八景(组诗)
作者:常谈老生
华岳仙掌
冲天五指绕云霾,确是沉香利斧开。
揽月无须登绝顶,摘星莫若上棋台。
昌黎涕泪谁人笑,李耳扶犁何物栽?
世事纭纭浑作梦,不闻侠客舞刀来。
雁塔晨钟
万钧生铁铸奇钟,朝送吉祥到禁宫。
瓦绿承恩违帝制,笺黄随雁报家翁。
老槐不忆繁华事,新殿曾经世纪风。
六度劫波叹离合,何言佛祖有神工!
骊山晚照
奋蹄骊骏跃苍穹,故事新情入眼中。
一笑褒妃留旧骂,千金石父立新功。
泉清难洗白绫恨,殿冷犹遗笑靥红。
锦鲤可知兴废苦?依然咬尾戏荷东。
曲江流饮
碧水盈池万丈深,轻摇折扇卧听琴。
胡姬把盏蛮腰细,士子吟哦笔墨忱。
锦鲤化龙凭好句,魁星点斗掷黄金。
君王赐酒一杯醉,斜荡小舟入柳荫。
灞柳风雪
三春飞絮滚涛来,别泪轻挥莫自哀。
市井徘徊知累苦,书斋消磨造梁材。
左迁可赋滕王阁,戍守犹吟镇北台。
帝阙长辞天地阔,东风何处不花开。
太白积雪
若无千古窦娥冤,积雪何须六月天?
八景空留八道观,四湖高挂四冰川。
飞禽修炼青牛洞,奇葩参禅玉凤泉。
鬼斧神工谁造化?长庚精魄百千年。
草堂烟雾
草堂金殿雾云蒸,五百高僧颂大乘。
心底禅通悟三宝,阶前塔耸展八棱。
前生因果岂有信,后世轮回何为凭?
敢问尘间多少愿,佛前冬夜对青灯。
咸阳古渡
朔风漫舞万旌旄,别泪频摧杨柳凋。
匹马征伐西域近,皇恩宣抚吐番遥。
思乡蔡女尝为客,种树左君不事樵。
孑孑艄公看古渡,几回清梦入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