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高科手机【视频】砍柴烧窑很不易,这款柴烧的珍品国礼老板半夜通知要涨价-品味钧瓷

【视频】砍柴烧窑很不易,这款柴烧的珍品国礼老板半夜通知要涨价-品味钧瓷



鸿福齐天|国礼系列|本周热卖
“鸿福齐天”是大宋官窑2016年烧制的钧瓷珍品,曾在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主办的第九届“中陶奖”中国陶瓷产品设计大赛中荣获金奖;同时也是2016年博鳌亚洲论坛官方指定礼品,被29国元首收藏。

博鳌论坛国礼,29国元首收藏zozoc,曾荣获金奖纳兰元初,这个产品背景不一般!
作者:官窑君
责编:刘逸云
美编:吴 超
钧瓷以“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自然窑变魅力,征服了古往今来无数瓷器爱好者。很多钧瓷铁粉儿都知道,挑选钧瓷要从造型、烧制方法、窑变效果和产品历史背景着手罗洗河,如果一件钧瓷产品能占其中两到三点已是可入手的佳品南方高科手机,如果从这四个方面来看都有“料儿”那就是不可多得的珍品了,比如这件国礼珍品鸿福齐天。

大宋官窑丨国礼系列丨鸿福齐天(柴烧)
鸿福齐天是大宋官窑猴年年度作品,造型传统、器质经典,菊口、阔腹、撇足构成的瓶体,线条流畅优美;以灵猴回首望福为耳饰,灵猴生动活泼日本国歌,寓意猴年平静安泰、丰收在望;古法柴窑烧制,釉面洒满金星;更重要的是作为2016年博鳌论坛国礼被29国元首收藏,而且还是获得了工艺美术届金奖的作品。四项俱全实属难得。

这不,官窑君半夜接到通知,鸿福齐天即将要涨价,一问原因老板还真的给官窑君“补了一课”。

古法柴窑烧制,成品稀少
鸿福齐天采用的是烧制难度大、但烧成作品更加美观的柴烧工艺。马翠霞所谓柴烧,并不仅仅是用原始土窑以木柴烧制,而是用传统手制、原始材料配方、古窑建制以及传统柴烧手法等,才称得上古法古制,柴烧一窑瓷器要花费三天三夜的时间感谢你抽烟。
大宋官窑柴窑古法古制,采用了“古窑、原料、手制、柴烧”的传统制瓷工艺,复原并再现了宋代钧官窑的开窑及捡选程序。
“古窑”是指大宋官窑的柴窑窑炉是依宋钧官窑的样式、材料、规王音璇模、结构等所建制,如大宋官窑在开窑仪式中的窑炉即是一座北宋年间常见的单膛式土坯火窑。

大宋官窑单膛式土坯火窑
“原料”是指大宋官窑柴窑中所烧瓷器均采用的是宋钧官窑时期的原配方土坯泥料以及原配方矿物釉料。
“手制”是指大宋官窑柴窑作品系纯手工制作。
“柴烧”就是指传统柴烧工艺,也是柴窑最关键的一环。柴烧的工艺,火候的掌握都要靠老工匠的口口相传再加上时间经验的积累。即使如此阮嘉欣,即便科技发达如当代,柴烧的钧窑瓷器仍然有着人们难以破解的迷。柴窑烧成率极低,能成型者十之一二。

金奖作品,造型生动,窑变无双
鸿福齐天曾在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主办的第九届“中陶奖”中国陶瓷产品设计大赛中荣获金奖,产品外形获得专利认证。这款作品天青色款釉面洒满金星,星空蓝釉色款犹如礼花齐放光芒耀眼;从造型方面来说,属于传统器型,通过传统形象寓意美好祝愿。

大宋官窑丨国礼系列丨鸿福齐天(柴烧)
生动活泼灵猴也是我们传统文化当中非常经典的形象,因为它跟做官有谐音。在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当中,“侯”列第二位我的超神空间。比如在有些器物上,猴子上方有两只蜜蜂或马蜂,含义是“封侯”,就是赐予官位,这是它的基本含义。还有一种题材是“封侯挂印”许允丑妻,就是一只猴子、一只蜜蜂或马蜂,猴子上方的树上还挂着一个印章,符合中国人祈盼封侯拜相的最高理想。另一种常见的是“子孙万代”,乃猴子攀在大葫芦上,明末清初就有见怒火威龙。这款鸿福齐天作品则以灵猴回首望福为耳饰,寓意猴年平静安泰、丰收在望。

博鳌论坛官方国礼,29位元首收藏
2016年是博鳌亚洲论坛成立15周年球衫堂,作为一个重要的国际经济、社会、文化等的交流平台,博鳌论坛主办方尤为重视国礼的品质,于是精心挑选了大宋官窑柴烧作品鸿福齐天作为论坛国礼。该国礼作品被赠与了出席博鳌论坛开幕式的的柬埔寨首相洪森,老挝总理通邢,立陶宛总理布特克维丘斯,尼泊尔总理奥利,泰国总理巴育等数十位元首政要,以钧瓷承载中国传统礼乐文化,意在展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自动售菜机,也表达了对与会他国领导人的美好祝愿。

大宋官窑丨国礼系列丨鸿福齐天
从2003年以来,大宋官窑就与博鳌携手相伴,16年来大宋官窑有多个作品被博鳌亚洲论坛作为国礼送给与会的各国首脑政要。大宋官窑已成为一张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和工艺水平的专属名片而走向全世界。

大宋官窑丨国礼系列丨鸿福齐天(柴烧)
以上是老板从造型、烧制方法、窑变效果和产品历史背景四方面给官窑君补的课,就是想要说鸿福齐天可谓珍品中的珍品。老板还说砍柴烧窑不易,涨价在即,现在入手就是省钱,且行且珍惜!
- End -



鸿福齐天,其造型以菊口、阔腹、撇足构成瓶体,线条流畅优美;瓶身两侧加以灵猴回首望福作为耳饰神话放送,灵猴生动活泼峰不二子,寓意祥和安泰,鸿福齐天!


品钧 | 玩瓷 | 活动 | 百科 | 请记住我

2020-10-18 | 热度 290℃ 全部文章 |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