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途外挂【视频】真的爱她,不止一双筷子-福建优质实习校招

【视频】真的爱她,不止一双筷子-福建优质实习校招


11月22日,一则来自@故宫博物院 的微博引起广泛讨论,勾起了无数中国人的情感与回忆。仔细一看,原来是9双材质不一、造型各异的筷子。小夏也好想拥有一双●▽●!
(点开可查看大图)
有网友评论道:“中国的筷子,长七寸六分,代表七情六欲;一头方一头圆,代表天圆地方;圆头入口,代表民以食为天;一双有两根,代表阴阳;使用过程中,阴阳交替配合,预示一个‘和’字。”一双看似简单的筷子,也凝注着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深邃的哲思与智慧。一日三餐,无论是粗茶淡饭,还是山珍海味,对中国文化的认同与喜爱,早已透过这一双小小的筷子渗透进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里。
当然,真的爱她,又怎会止步于一双筷子?!
爱那唐诗宋词的抑扬顿挫,爱那横竖撇捺的起承转合,爱那南拳北腿的一招一式,爱那酸甜苦辣的一餐一饭……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教我如何不爱她?
小夏发现,对中国文化的喜爱可不是中国人的专属。在美丽的厦园里,有1437名外国学历留学生(数据截至2018年3月31日,来源:厦门大学https://www.xmu.edu.cn/about/xuexiaojianjie),其中不乏中国文化的发烧友——熟稔汉语,能文能武,对中国文化的了解程度不一定在你之下!
不信?!
那就和小夏一起认识认识几位可爱的朋友吧~

[泰国]陈玲珑(Saruttiya)
“我的专业是学习怎么教汉语给外国人”
“我喜欢音乐,喜欢二胡和琵琶,觉得它们声音优美。宿舍买了一把琵琶,打算学,但还没找到教琵琶的地方。”陈玲珑(Saruttiya)说道。
玲珑,谓人灵巧敏捷。陈玲珑,也人如其名,会弹奏尤克里里、泰国锤子、泰国琴等乐器,还会拉一点二胡。听到这,你一定也会和小夏一样,以为这位多才多艺的漂亮小姐姐是艺术学院的吧?

▲弹奏视频
其实,人家可是正经的海外教育学院对外汉语教育专业的学生呢!“对外汉语教育专业,其实是这几年新兴的,主要是学习怎么教汉语给外国人。”陈玲珑笑着说道。
“汉语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语言之一,但说实话,以前不喜欢汉语,是妈妈让我学的。但随着时间慢慢过去,有机会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日积月累就喜欢上汉语了。”不满足泰国国内汉语专业只能从书本里学到语法、文化、历史等知识,也为了更好地当一个汉语老师,陈玲珑选择来中国求学。
然而对于一个外国人来说,汉语学习并非易事。“汉语不是我的母语,免不了有语言障碍。有些规律我也不了解为什么要这样,比如重叠形式(AABB、ABAB等)。我不喜欢语法课,但我对它有兴趣。”为了学好汉语,陈玲珑可谓下了一番苦功夫,每天听汉语、说汉语,喜欢心理学与哲学的书籍,于是就读汉语版,“因为这样的方式能提高汉语水平”。
▲陈玲珑朋友圈动态的截图
“我学习‘中国概况’课程的时候,有一位刘老师是我的榜样。你听他讲课,好像身临其境。之后才知道他是真的去过那些地方。”明白了中国文化不是书本上冰冷的知识,陈玲珑先后走过成都、昆明、西双版纳、泉州、杭州、苏州等9个城市。“以后要当老师,自己亲身经历过会比通过读书、背内容来告诉学生的方式好粟奕。”
不是简单地去另一个城市吃喝玩乐,陈玲珑是在用心认识中国社会的每一个剖面。“去旅行的时候一定要去体验当地的文化,常常把博物馆安排在第一天沈庆怀 。先看完博物馆,再去其他地方可能会更了解当地的历史与文化。”当地的小村镇,往往也是她旅行路上的必经之站。
向往笼罩着文化气息的南京,也喜欢苏州的园林建筑,谈到最喜欢在哪个城市生活,她说道:“其他城市好是好,但对我来说,还是厦门最好了。我也喜欢厦大,厦大的学生人也很好。”
“我打算毕业以后,如果有机会的话,要继续读研究生,因为我想在大学当老师。”还有一年毕业,本科三年级的陈玲珑在厦园继续坚持着自己的“汉语梦”南宁白话歌。

[日本]山内春树(YAMAUCHI HARUKI)
和小伙伴代表厦大斩获灯谜大赛三等奖的中日混血
小夏第一眼见到山内春树(YAMAUCHI HARUKI)的时候,绝对想不到眼前这个谈吐流利、说话带着“福州话”口音的可爱男生是一个中日混血。
和山内细细交谈,你就会发现他身上的“中国印记”不仅限于此——母亲是福州人,父亲是日本人,出生在东京的他却在中国生活得更久(在中国读的小学、高中与大学);喜欢福州鱼丸、海蛎饼和福清光饼,“一听到福州话,感觉就像回到了家一样”;谈及古典的诗词歌赋,他赞美道“读来琅琅上口,齿颊生香,能将我不知不觉地带入到古风意韵之中,让人体会到流落在当下焦躁忙碌的生存环境缝隙中的一丝优雅和浪漫”;也喜欢冰心和戴望舒,看到三坊七巷空中悬挂的油纸伞,能不由地想到“撑着油纸石油工人之歌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的诗句……
▲三坊七巷与油纸伞(山内 摄)
“小时候,妈妈会常常让我看一些中国书籍4u乐队。舅舅会写毛笔字,画国画,我觉得很好看,也很有意思,因而也学过一点书法。”在家庭的熏陶下,山内渐渐喜欢上了中国的文化,其中就包括他最醉心的灯谜文化。
“灯谜又称文虎,猜灯谜,亦称打虎、弹壁灯、商灯、射、解、拆等,但人们都习惯用“灯谜”一称。灯谜不是一门闭门造车的艺术,它往往与诗书画印有关,诸如结合《战国策》《岳阳楼记》等古文,涵盖内容很广。”一谈到灯谜,山内好像打开了话匣子,津津乐道地向小夏介绍起来。
▲谜面:猜灯谜
谜目:打一时政热点
谜底:打虎
高中时,山内就开始研究灯谜,看谜书、与同好的同学相互猜谜成了他课余生活的重要部分。进入大学后,他延续了这样的生活习惯,与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建立了一个“灯谜同好群”,除了互相刷刷谜题,聊聊对灯谜的理解,还会探讨一些深刻的学术问题。每周二,厦门市职工灯谜协会的谜友们会进行灯谜展猜,他们也经常前去交流。
10月20日,山内与小伙伴们组成了“厦门大学代表队”,参加了福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灯谜学术委员会、闽江学院联合主办的“逐梦杯”福建省首届大学生灯谜大赛,并取得了三等奖的优异成绩。在“厦门大学代表队”队长赖彦丞同学看来,山内是一个“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造诣,广博学习的精神很让人佩服”的人。
相比前者的评价,初次参加大赛的山内显得相当谦逊。“其他选手都太优秀了,当时觉得能得‘优秀奖’就足够了,回到厦大后我决定继续学习,积累经验,为厦大争取更好的名次看书阁。” 山内说道。
▲山内(左一)与2位同学获福建省首届大学生灯谜大赛三等奖
大赛中,其他高校的参赛选手多是来自各自学校的灯谜协会。看到了彼此实力上的差距,返校后,山内与小伙伴一拍即合,计划筹备厦大自己的灯谜协会,“让对灯谜有兴趣的人聚集在一起,不想让灯谜等传统文化的人才流失。”
关于传统文化与传承,山内不是第一次有这样的感受。游走于中日两国,丰富的生活见闻给了他更多的思考——“日本明治维新后,人们发现一些传统文化慢慢销声匿迹,于是掀起了复古潮流,最终出现‘西方与传统文化’并存的局面仙途外挂。在中国,在一些文化遗产的传承上出现了断代,我觉得十分可惜。” 用自己的绵薄之力传承灯谜,或许是他思考下的第一个落脚点。
“总有一些同学问我‘你一个老外,怎么这么喜欢中国传统文化’,我就是喜欢啊。”山内笑着对小夏说道。

[喀麦隆]艾和伟(Frank Harvey)
精通英法语,只用一年的时间就达到HSK五级水平
2013年,艾和伟(Frank Harvey)顺利地从故乡喀麦隆当地大学的电气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至于读研的去向,学过德语的他曾考虑去德国——“毕竟,德国的学校也很不错。”
主意的转变来自于日常生活的见闻。“我的老家有很多中国工人和工程师,他们从周一到周日一直在修路盖房,基本上没有休息。”中国人勤奋的工作态度与过硬的建筑质量感染了艾和伟,“从那时起,我就决定要到中国专门学习建筑学。”
▲艾和伟设计的建筑模型
2014年,为了克服语言障碍,艾和伟开始在喀麦隆孔子学院学习汉语。“每周上3次汉语课,每次1.5小时。”为了顺利应对课后作业与课堂小测阿雷奥拉,艾和伟在课后丝毫不敢松懈,抓紧时间复习。“在非洲的法语区,我们形容一件事情很难办到,往往会用‘就像学中文一样’的比喻去形容。”艾和伟回忆学习汉语的经历时笑着说道。
秉持着“语言学习的目的应该以交流为主,而非应试”的理念申崇三线,艾和伟有自己独特的复习方法——在学习汉语3个多月后,艾和伟走进当地一家又一家的中国商店,试图用聊天的方式提升自己的汉语表达能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时刻抓住机会和中国人交流”的艾和伟仅用一年时间就达到了HSK五级水平(小夏注:HSK,“汉语水平考试”的简称,为测试母语非汉语者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一项国际汉语能力标准化考试,以六级封顶)。“当时一个班有30多个学生,大概只有三五个通过了HSK五级考试。”艾和伟说道。
通过考试并不是学习的止境。三个月后,因为自己的毛遂自荐,艾和伟成为了当地一个工地的英汉、法汉翻译,不仅获得了可观的收入陈玉佳,强化了自身的汉语能力,还通过实践学习了大量的建筑学知识,进一步了解了中国的文化闺门秀。
“如果不是喜欢中国文化,我就不会来中国留学。”艾和伟中断了翻译工作,用一趟航班的距离,来到了魂牵梦绕的国度。
▲艾和伟在苏州博物馆
“我真的喜欢中国,喜欢厦大。在这里,可以见到许多中国人,可以和同学聊天、打篮球,可以和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交流,还可以融入市民的生活中,了解中国的社会——想做的事在这里都能做到。”
在小夏看来,艾和伟的“喜欢”可不是嘴上说说——喜欢现代诗歌,喜欢徐志摩、郭沫若的《天狗》、余光中的《乡愁》,连介绍名字时也自然说成“艾,是艾青的‘艾’”;喜欢文字精炼而意蕴丰富的成语、俗语,喜欢“愚公移山”坚持不懈的精神,平时遇到不认识的词,就记录在手机的笔记本里,并写上注释,时不时翻一翻,因此总能在日常聊天时脱口而出诸如“如鱼得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等地道用语。
▲艾和伟记录生词的笔记本截图
从原本习惯喝冷水瓶中沙歌词 ,到喜欢喝开水,再到平时泡茶、喝茶,喜欢闽南话,就先学会了“淋得(lim te5,喝茶)”;慢慢习惯了中国的生活方式,从“只喜欢吃肉”到“一天也不能离开水果和蔬菜”,学会了养生与保健;喜欢《论语》里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记得住每个同学的名字与老家,因而熟知“石家庄是河北省会,中国有四个直辖市,南方有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省份”等地理知识,遍布各学院的朋友更是多到数不过来;喜欢朗诵,喜欢国画……
▲艾和伟(右一)与中国朋友合影
谈及对中国的喜爱,滔滔不绝的艾和伟好像停不下来。“中国发展这么快,肯定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今年暑假,艾和伟和小伙伴一起去了南京、上海、宁波、台州、义乌和苏州旅游,除了参观博物馆,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还仔细观察了各异的建筑风格。
“苏州是我去了就不想回来的城市,苏州园林内关于水、石、木、植的设计特别迷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以后还想去杭州看看。”艾和伟说道。

[白俄罗斯]金朝阳(Mikalai)
“从武术开始,我对中国文化有兴趣”
几年前,当时还是15岁的金朝阳通过电影与书籍认识了一种来自东方的古代战争技术裸奇点,武术。从未了解武术的他,被电影中眼花缭乱的武打场面与书籍中让人血脉偾张的打斗描写所震撼,也从此对武术展开了一发不可收拾的追求。
从那时起,这个土生土长的白俄罗斯人开始正式学习武术。一招一式,皆有法度,对于一个在没有习武传统的环境下成长的金朝阳来说一切并非易事。不懂,就虚心请教;不熟练口红森林,就加倍练习,终于在日日夜夜的汗水挥洒下,在诸多不为人知的努力后,金朝阳成为了一名白俄罗斯国内合格的“习武之人”,还顺带获得了武术教练证书。
有了一定造诣,他开始去各个国家交流武术经验,参加各地的武术研究会,有俄罗斯的,有越南的,终于,有一次来到了中国。
那时,对汉语一窍不通的金朝阳第一次踏足他最深爱的武术的发源地。“因为武术,我开始对中国文化有兴趣。”不知被什么力量所吸引,像发现了一块新大陆的金朝阳决定这辈子一定要来中国。
回国后,金朝阳进入了白俄罗斯国内的孔子学院学习汉语。3个月后,再度来到中国,他的身份不再只是一个热爱武术的外国人,而转变成一名在大连理工大学学习中文的本科生。像习武时从一招一式学起,他像一个勤恳的小学生从一笔一画处练习,慢慢地掌握一字一词一句。期间,他还代表大连理工大学去北京参加了武术比赛,获得了第八名的成绩。
又是2年过去,金朝阳选择了在厦门大学攻读城市规划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当被问及原因时,他说道:“因为我听说厦大是一所很不错的、很美丽的知名大学,而且我也一直想在中国南方生活。” 如今的金朝阳依然保持着每天练习武术的习惯。
“我喜欢洪家拳、咏春拳、泰拳和俄罗斯格斗。”如果说武术是一门以“动”取胜的技艺,那在这副健硕的体格下,同样潜藏着宁静致远的内心。“我还喜欢听中国传统乐器的演奏,对茶艺也很感兴趣,喜欢喝绿茶、青茶,有时候会和朋友、茶艺师傅泡泡茶。” 金朝阳补充道,“我也觉得中国哲学很有意思,曾看过俄文版的《道德经》和《易经》,它们对我了解生活规律与宇宙规律有帮助。”
——“感谢你接受小夏的采访!采访最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周梦晗
——“我很喜欢中国、中国文化、中国武术。我打算从厦门大学毕业后继续留在中国,在中国工作,将继续了解、传承中国文化。这是我的愿望!”

泰国→厦门=2198km
日本→厦门=2422km
喀麦隆→厦门=11505km
白俄罗斯→厦门=7871km
……
1437名留学生,是1437种离家的距离
从不同的国度,来到同一所大学
这里有厦园逐梦的故事
有慢慢了解并喜爱中国文化的故事
第一时间获得求职内推信息
进2019求职内推群!

第一时间获得求职内推信息
进2019求职内推群!
前100名扫描下方二维码,可立即进群!

小伙伴如无法进群山沟大军阀,请添加小助手微信,然后发送“求职”,小助手将在24h内拉你进群~ (记得一定要主动给小助手发送消息哟!!)

来源:厦门大学公众号
编辑 | 肥宅
文章部分图片来源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

点击原文即可领取求职干货!

2020-05-29 | 热度 312℃ 全部文章 |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