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瓦工招聘【视频】《国家相册》不仅有“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故事-深圳建筑业协会

【视频】《国家相册》不仅有“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故事-深圳建筑业协会
改革开放初期,
缔造“深圳速度”的“四顶红帽子”是谁?
每天绑扎300公斤钢筋的“铁姑娘”又是谁分外妖娆gl?
打破大锅饭,按劳分配的工资制度
又从何时开始?

一起打开新华社《国家相册》
第96集——杀出血路来!
为您揭秘“深圳速度”~
该片讲述了深圳特区第一代建设者们的故事,
其中,中国建筑在当时中国第一高楼——
深圳国贸建设过程中创造的
“深圳速度”闻名世界。

《国家相册》——杀出血路来!

新华社采访过程中孟依繁,时任中建三局深圳国贸大厦工地主任、施工指挥王毓刚回忆:“适逢国庆35周年,大家都在讨论什么能代表特区建设成就,以向国庆献礼。什么能代表‘深圳速度’?就用国贸建设速度来代表吧!”
今天,带你穿越回改革开放之初的深圳,
一场建证40年·中国建筑奇迹之旅即将开启~
1981年
深圳人民南路与嘉宾路交汇处还是一片沼泽地,周围是低矮灰色的房屋。

1982年初
中建三局一公司趁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南下出征深圳,承接了深圳人民医院门诊楼、电讯大楼等项目。一公司良好的口碑承接到了金城大厦,而在此时,听闻当时国内第一高楼——深圳国贸大厦招标。一公司先贤们以极大的勇气毅然放弃条件优越的外资项目,果敢转入国贸大厦的角逐之中并中标。

1983年8月19日
深圳国贸大厦标准层开始试滑幽冥鬼船。首次在国内采用大面积整体同步滑模工艺,在连续三次失败后,顶住巨大压力与风险第四次滑模最终成功。

深圳国贸大厦施工,从最初7天一层,到6天一层、5天一层、4天一层,从第31层开始,施工速度稳定在3天一层凡人闯西游。“深圳速度”由此诞生了。

1984年3月15日
新华社向全世界发布一条消息:正在建设中的中国第一高楼深圳国贸大厦主体建设速度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新纪录,这是中国高层建筑历史上的奇迹,标志着我国超高层建筑工艺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从此,“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享誉中外,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代名词,载入了特区建设、中国建设的史册。
1984年4月30日
堪与香港最先进大楼媲美的国贸大厦封顶。150米的高度,在10年时间里占据着全国第一高楼的桂冠。

1984年4月30日
邓小平视察深圳时,站在25层高的国商大厦楼顶血祭野人山,远望旁边正在抓紧建设的国贸大厦。

1992年1月20日
邓小平登上了国贸大厦53层旋转餐厅,发表了有关进一步改革、开放的精辟论述,充分肯定“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从特区的发展谈到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1992年
邓小平南巡谈话使深圳国贸大厦名扬海外。尼克松、老布什、海部俊树、李光耀、加利等国际政要曾先后到此参观。

央视纪录片:《见证·深圳速度》

张恩沛(中建三局原局长):我们两个都干,力量也用不完。如果只允许干一个,我们宁可放弃金城大厦,也要争取国贸。我们态度坚决,并表示可曾记得爱,若不成功,第一,我们加倍赔偿损失;第二,组织上怎么处理都可以,直至法办叶沉香,我们也毫无怨言。

李传芳(中建三局原副局长、深圳片区总指挥):为了提高施工速度,进一步调动工人积极性,工地彻底打破了“大锅饭”,实行计件工资,多劳多得,“上不封顶、下不保底”。当时,其他地方的工人一个月只能拿十几元,但是在国贸滑模时,最高可拿到600多元。
在深圳国贸建设过程中还有很多故事感人肺腑、历久弥新。
故事一:工地上夫妻成了“牛郎织女”
1983年4月天晴依泰,李传芳被张恩沛派到深圳驻点,全权负责三局在深圳的业务工作,重点负责国贸大厦的建设。

李传芳意识到这项工程干成功了,将成为三局信誉和效益的金牌;干糟了,不仅本人身败名裂,三局的队伍也会被赶出深圳。她走马上任第一天装修瓦工招聘,就在动员会上严肃地宣布了一条铁的纪律:“我们来了30多对夫妻,从今晚开始必须住单身宿舍。”话音刚落,一些人就笑出了声。黄杏初因为李传芳的丈夫俞飞熊也在工地上,并担任项目总工程师。她说:“我也不例外,全部实行军事化管理。”她还宣布:“除特殊情况外,都不准回家爱与憎,也不准家属来队,国贸大厦成功那天,这条纪律才能作废!”顿时,全场响起一片掌声。
故事二:局长煮面
许多老员工在回忆国贸建设这段往事时都感叹地说:“无论是张局长,还是李指挥长,都没有特权,吃住都跟我们在一起。”

那时的人民南路还是一片泥泞,不比今日的繁华。局长张恩沛为了让加班的员工填饱肚子,亲自给大家煮从湖北带来的挂面。有时下雨,他就撑着伞挡住锅,时任中建三局一公司副经理王亲民煮面,等面差不多熟了,王亲民一声“走起”,用抹布包住锅沿,双手端起锅,向工棚里冲,张恩沛则撑着伞挡住锅跟着一路小跑滕县保卫战,口中还喊道:“小心点,别洒了。”
至今,许多一公司老职工都会自豪地说,我可是吃过张恩沛局长亲自煮的面。
故事三:四顶红帽子
工地当时有四个年轻人,工地主任、施工指挥王毓纲,支部书记、副指挥厉复兴,总工程师俞飞熊,滑模主管罗君东。由于他们四人总戴着红色的安全帽出现在施工现场各个角落,被人称之为“四顶红帽子”。

第一次试滑,因为滑模起提速度太慢,正在凝固成型的墙体被严重拉裂,里面的钢筋暴露出来,操作工们只得48小时不下“火线”忙着处理“废墟”。
干部和工人们憋着一股劲,调整了滑模的提升时间,即在水泥初凝之前开始提升。但是阿曼苏尔之眼,第二次试滑仍然失败了。
滑模究竟能否成功?有一种乌云压顶的感觉。那时,王毓刚36岁、厉复兴39岁、俞飞熊40岁、罗君东才26岁,大家在一起日夜加班,人人眼含血丝。
“四顶红帽子”甚至都没有时间去叹息,他们一头扎进工地,做实验、测数据,他们终于找到了原因。
张恩沛再一次来到现嫡女嫁到场,在简易的会议室中,“四顶红帽子”齐刷刷地站在他的面前,以慷慨赴死的决心望向这个他们敬爱的领导,这个三局的“带头大哥”。
张恩沛听取他们的汇报,心潮澎湃李根镐。听毕,张恩沛问:“你们确定要再试一次?”“四顶红帽子”齐声回答:“我们要!”
“四顶红帽子”之一,同时也是李传芳的丈夫俞飞熊说:“我是技术负责人,如果再次失败,我愿去坐牢。”
1983年9月18日,第四次滑模正式开始,在1600多双眼睛的注视下,滑模缓缓提升。“成功了闻仲之子!我们成功了!”随着人群爆发出欢呼声,“四顶红帽子”相拥而泣。
故事四:“铁姑娘”班
18岁的杜先芳刚到国贸大厦工地,和大多数女生一样,被分到了项目钢筋班组。这个班组被称为“铁姑娘班”。
与身体的疼痛相比,心里的恐惧才是更难跨越的。杜先芳回忆,深圳国贸大厦从第三层开始滑模,“铁姑娘”们要负责绑扎钢筋,跟随着滑模一直攀上150米高空。杜先芳还记得第一次站上十几米高的操作板面,望着脚下缩小了半圈的熟悉风景,真是脚步打颤、手心冒汗。
国贸大厦随后进入快速施工期,以三天一层楼的速度不断“长”高,满怀喜悦的“铁姑娘”们投入到更加忘我的工作之中。当时,杜先芳所负责的双观电梯区域施工难度颇高,钢筋排布造型复杂、体积大。下班后杜先芳经常向老师傅请教,技术越来越熟练,杜先芳后来平均每天可完成300公斤重的钢筋绑扎。
有次验收,180斤重的验收组长站在杜先芳绑扎好的钢筋上晃动几下,钢筋几乎纹丝不动。开心的杜先芳,在几个老师傅的撺掇下爬上了龙门架。望着脚下的高楼,望着遍布深圳的建设工地,她才知道自己竟然完全不恐高了,忍不住站在上面唱了一首当时正流行的邓丽君的《漫步人生路》:伴你漫行一段接一段,越过高峰另一峰却又见,目标推远让理想永远在前面,路纵崎岖亦不怕受磨练……
来源:建筑港平台
2018-07-21 | 热度 333℃ 全部文章 | Tags: